广州大雪,海南结冰:记寒潮之王——1893年大寒潮

一、1892年:宁静与不宁静

1892年的清帝国,进入“西线无战事”式的宁静之中。这一年,鸦片战争的恐惧散尽,太平天国的疮痍修补,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操持下,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的惯性还在继续。

画家笔下的张之洞视察工厂,来源于网络

然而此时,太平洋塔西提岛和澳大利亚达尔文之间的气压差异在逐渐扩大,一次拉尼娜事件正在加强之中;与此同时,印尼、阿拉斯加、菲律宾、意大利等地的火山不断喷发,大量极细的粉尘直冲万米以上,进入地球平流层并环流旅行半年以上。尽管人类的肉眼不会发现,但照射在地表的阳光确实在黯淡下来。

1892年意大利Etna火山喷发景象,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

机敏的对流层很快做出反应。1892年秋天,清帝国早早冷了下来,9月下旬江南就开始刮寒露风,10月中旬河南便降下大雪,这都是震惊世界的1893大寒潮的序章。

1892年前后的南方涛动情况,来自澳大利亚气象局

二、1893年1月上旬:各就各位

由于历史气象资料的严重缺乏,这次大寒潮的精确起源已无从知晓。不过,从NOAA的再分析资料、俄罗斯帝国设在莫斯科、伊尔库茨克的温度计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痕迹:1月8日起,大西洋西风带巨震,在欧洲冷涡的“逼迫”下,地中海、中亚地区分别出现强劲的暖流,攻入北极和西伯利亚,迫使北极涡旋分裂成多个小冷涡南下。与此同时,黑海低涡逐渐向南掉落,在阿拉伯海、印度和孟加拉湾形成宽阔的南支槽区。

1893年1月8日亚欧大陆500百帕形势,中气爱根据NOAA再分析资料制作

北极涡旋的分裂南下,让极寒空气有机会进入我国;而南亚一带的南支槽,则搭好了印度洋、南海乃至太平洋向我国送水的管道。于是,典型寒潮形势酿成。只是没有人想到,这一次的寒潮和暖湿气流都会如此之强,持续时间会如此之久。

俄罗斯气象部门数据显示,1893年1月莫斯科1月极寒,均温为历史纪录

三、1893年1月中旬:极寒降临

1月12日起,寒潮就大举南下。一般来说,寒潮有个路径之分,从川渝一带南下为主的,叫西路;走湖北湖南一带南下为主的,叫中路;东南沿海的当然是东路。但1893年寒潮不一样,它全都要。12-13日,从四川盆地到江浙沪沿海,无不大雪纷飞,气温骤降,成都“大雨雪连四昼夜”,1月14日,雪后的上海徐家汇降到了-7.1度。在风雪严寒中,草木鸟兽成批冻死,四川广安“榕树尽枯”,南川“森林白鹭尽死,几至绝种”。

1893年1月15日亚欧大陆500百帕形势,中气爱根据NOAA再分析资料制作

然而,这只是开始。1月14日起,北极涡旋进入长白山区,并加速南压,堆积在江南的冷空气在极涡驱动下,开始翻越南岭和武夷山,进入广西、广东和福建境内;与此同时南支槽在北印度洋维持,丝毫不让,大量暖湿气流进入华南和福建,和寒潮鏖战三天之久,最惨烈的降温和最极端的冰雪就此发生。

1893年上海外滩雪景,图片来自网络

1月14日,浙江温州一带下雪;15日,大雪南推到福建,广东和广西的中部,龙岩、福州、清远梅州桂林一带北风呼号,大雪狂舞;16日-17日,合浦、广州、东莞、金门、台北等地从雨转雪,珠三角北部积雪明显,史载东莞“平地积雪二寸余”“果木皆冻死”,而台湾北部更是雪量巨大,山区积雪有200公尺(2米);17日深夜到18日白天,紧靠南海的香港、澳门、广东汕头、广西北海和海南等地也出现了冻雨、雨夹雪或霜,澳门甚至出现“暴风雪天气”;18日之后,寒潮吹遍整个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冷涌云团袭击新加坡,令当地出现连续特大暴雨。

1893年寒潮中香港的情况。来自香港天文台

自此,第一轮寒潮过程结束。天空放晴后,多地迎来了“极度严寒”,清帝国仅有的几根温度计记载下了大寒潮的只鳞片爪:北京地磁气象台-17.5度,天津海关气象站-17.8度,上海徐家汇-12.1度,香港天文台0度,汕头海关气象站-0.6度,除北京天津外,南方各地的低温纪录一直保持到了2021年,至今还未打破。更要命的是,这波严寒持续时间极长,上海徐家汇连续5天低于-10度,连续150小时在冰冻状态,低温时间之长,也是后无来者。

自然杂志对1893年寒潮的叙述

四、1893年1月下旬:暴雪返场

在第一轮严寒中,黄浦江太湖均全部封冻,浙江温州的河流甚至冻结至河底。到1月18日中午,徐家汇气温回升到-4度时,新一轮寒潮又在酝酿。和1月上旬的不同,这一次寒潮,冷空气势力弱了一些,但暖湿气流势力极强。1月18日起,四川盆地即开始连续暴雪,合川“大雪凡五昼夜”;随后降雪云系东移,湖南、江西、江浙沪、福建、台湾再次暴雪纷飞,除台湾外雪量均超过上一次,上海徐家汇积雪29厘米,为空前绝后的暴雪纪录,至今尚未打破。

1月26日亚欧大陆500百帕形势,中气爱根据NOAA再分析资料制作

如此低温暴雪之中,各地气温再次下降,上海重回连续冰冻状态,长江流域各支流和东南沿海诸河的封冻状态持续,直到2月中旬才陆续缓解。至此,1893年大寒潮才算真正结束。

五、小结和启示

1893年大寒潮是公认的“寒潮之王”。有气象记录以来,1893年大寒潮在低温、冰雪、严寒时间这三个指标上都是第一,尤其对南方而言。它发生在明清小冰期向近现代全球变暖期的气候过渡期中,有拉尼娜和火山喷发的背景,当然有其特殊性,在全球变暖为主的现代,重现的概率当然很小。

1893年寒潮中南方低温降雪情况,中气爱制作

然而,概率很小不代表不会发生,如果拆开来看,1893年的气象条件并不遥远。2008年1月,南支槽在北印度洋持久建立,冷暖空气在南方不断交汇,造成了严重雨雪冰冻灾害;2016年1月下旬,北极涡旋造访我国,其南下深度为1951年以来最深,广州市区飘雪;仅仅5年之后,2021年1月上旬,北极涡旋再次携大寒潮南下,北方和江浙沪的60个气象站打破了历史低温纪录。同样是干冷,北京南郊气象站测到了-19.6度的低温,已比1893年寒潮更低。

2021年1月寒潮全国低温和破纪录情况,来自NMC

可以说,2021年1月大寒潮的“冷源”强度已和1893年不相上下;2008年的水汽条件也和1893年不相上下。幸运的是,2008年北极涡旋没有南下,“冷源”不强;而2021年没有南支槽和水汽,极寒空气没有滞留南方、制造冰雪,这是本次寒潮灾害不大的原因之一。

2021年1月寒潮北极涡旋南下形势,中气爱制作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进步和科技发展,我们有充足的食物,有足够御寒的衣物被褥,有密封的住所;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在给我们抵挡寒潮,遮风蔽冷,让我们“风雨不动安如山”。但是,我们还是要知道,地球的大气层充满了未知,人类系统了解它只有百年时间;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周期,大气的能量在增加,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概率在增大。对于大气层,我们应该给与更多了解和关注,对于寒潮等极端天气,我们还是要有敬畏之心。这也是中气爱搜集大量资料,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读者分享,媒体若需转载本文全文或任意部分,请务必征得中气爱同意并标明出处。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