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邓小平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问一边的杨尚昆:他们命令下了没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比心]

1987年,当时任职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接到了一个的通知,让他11月18日上午,来小平同志的家中。

听说要去到小平同志的家里,刘华清第一反应,应该是小平同志想找他聊些私事,并未往其他地方多想,所以,在事后回忆的时候,曾说过当时很是意外。

当刘华清如约到达时,他看到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洪学智与杨尚昆。

洪学智与杨尚昆

很明显,小平同志叫他过来并非闲聊,而是要开一个小型的会议。

当他与洪学智、杨尚昆相继就座之后,小平同志非常客气地询问了他与洪学智近况,便直接看着杨尚昆切入了正题。

“他们两个人的命令下了没有?”

小平同志语气庄重地向杨尚昆问道。

“命令签了,已经下了。”

杨尚昆点了点头回答之后,便转向刘华清与洪学智二人:“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位来军委做副秘书长。”

并没有思想准备了刘华清,顿时愣了一会,他没想到在下面部队待这么多年,竟然会被调到中央军委工作。

刘华清

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军委下达了命令,自然会选择接受。

对于这个新的职务,刘华清还是觉得挺有压力的。

因为,军委副秘书长是仅次于军委副主席的职务,早已习惯于单一部队管理工作的他,如果进入中央军委,所主持的将是所有部队的全面事务,其中的转变十分巨大,而且,整个工作的担子也变得更重。

草根出身的将军

1916年,刘华清出生于湖北黄安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虽然家境贫寒,可饱受没有文化之苦的父母,却宁愿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也要将儿子送去读书,希望他能依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8岁的刘华清,就被送到了村办的私塾,接受传统的旧式教育。

10岁之后,父母又把他送到了村办的新式学堂,希望进一步提高他的受教育程度。

1927年黄麻起义后,刘华清的家乡黄安成了革命根据地,当地的农民通过土地革命,纷纷拥了自己的土地,刘华清家也不例外。

年龄尚小的他,就从这种点点滴滴的感受中,认知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与目的,也从自身家庭的受益中,知道了红军是一支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军队。

本就早慧的刘华清,在上学期间,便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不仅凭着自己的优秀成为了儿童团的团长,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交通员。

1929年10月,刚满13岁的刘华清,就已经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出任刘家院子村的团支部书记。

14岁时,刘华清已经成长为一名当地最年轻的游击武装中队长,接着,同年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刘华清与许多同龄的小红军战士不同,他加入红军之后,就是拥有县团委书记身份的政工干部,被很多亲切地称为“小首长”。

1934年,他跟随红25军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年龄才不过18岁。

刘华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与许多同龄参加红军的孩子最大的不同是,他不仅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文化、有知识;而且,十分早熟与聪慧机敏。

最重要的是,因为他11岁就开始担任儿童团团长,自此之后,便一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小干部”,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他的领导能力也越来越强。

刘华清与当年红军中许多受过高等或专业军事教育的将帅相比,在知识的渊博与专业能力方面可能无法相媲美。

但是,在他所在的部队中,他却是一个十分招眼的优秀人才。

不仅文笔很好,随手便能写出一篇好文;而且口才方面也十分优秀,在军队的政治与宣传工作方面,能把许多高深的革命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简单直白。

后来,随着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他在全面抗战时期,进入到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129师,从事军队政工工作,在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等将帅的领导与培养下,获得了更加快速地成长。

刘华清与刘伯承

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已经成为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军事将领,并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动淮海战役,接着,又转战大西南等地。

此时的刘华清,早已脱离了原来“小首长”的形象,成为一名各方面都十分成熟的年轻将军,在频繁的军事作战中,让自己的军事与政工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至此,刘华清终于完成了从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高级将领的巨大转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刘华清才只有35岁。

而在1955年的开国将帅大授衔中,刘华清成了被授衔的开国将帅之一,并获得了少将军衔,而且还是此次大授衔中为数不多的海军将军。

1955年9月,刘华清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革命军队的秀才

碍于当年私塾及村办学堂的教育师资与条件,再加上他14岁时,便已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所以他总体受教育的年限并不多,受教育程度也并不算高。

粗算下来,他所有的教育经历,只不过是2年的村办私塾与4年的村办小学学堂的初级教育。

可前后加起来,只受过6年教育的刘华清,却一度被称为红军中的“小秀才”。

这主要是源于他能说会写。

从11岁当了当地的儿童团团长之后,他就开始自己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写作与演讲的能力,与自己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他可以像个小大人一样,站在一群儿童团团员面前,将他理解得还并不透彻的革命理念,讲给同龄的孩子们听。

他还喜欢把革命思想与故事,编成儿歌,教给孩子们传唱。

正是因为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再加上优秀的口才,让他不断成长为红军中的小政工干部。

在随第25军长征的时候,因为长征途中不仅条件辛苦、路途艰难,而且还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战士们的斗志与思想难免会受到波及与影响,许多人开始消极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18岁的刘华清却从未动摇过革命的信念,为了给战士们打气,也为了将自己认知的革命信念传递给大家,他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与恶劣的环境下,完全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竟然办起了一份随军报纸,即《战士报》。

这份报纸,包括找素材、写稿、排版、刻版、印刷、发送等全套工作,都由他自己独立完成,并为了这份报纸,他每天几乎很少有睡觉的时间。

而这份报纸不仅不断将刘华清自己所感悟与理解的革命理念,传达给战士们;而且,他还将部队中发生的许多令人感动或振奋人心的事迹,编写成绘声绘色的故事,让战士们在喜读爱读的情况,得到了潜移默化的革命教育。

也正是因为这张粗放简陋的报纸,陪着第25军的战士们,走完了两万五千里地的艰苦长征之路。

这在整个红军长征的历史上,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创举,并被记录到了中国革命史册。

除此之外,刘华清的才能在另一件事情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1927年9月,在毛主席在发动秋收起义之时,为了制定一个简单可行的军队纪律要求,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拟定了三大纪律与六项注意,后来又逐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一部队的规章,因为简单明了,又非常实用,避免了军事纪律管理的繁文缛节,战士们易记易理解,自然也就能够被更好地遵守。

但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随着革命军队的不断发展,应用与传播越来越广,但是,仍停留在口头朗诵的阶段。

而这种形式在记忆与传播上,还是有着一定的障碍。

1935年9月的时候,红军第25军到达延安与其他红军主力部队会师之后,通过整编,第25军与其他部队联合改编为红军第15军团。

原本在第25军任宣传科长的刘华清,则顺理成章地升级为红15军团的宣传科长。

此时的他注意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背诵与记快较为乏味的问题,本就极有才华的刘华清突然有了把这个军队的基本规章纪律,改编成易学易唱的歌曲的想法。

第一个进入到他脑海中的曲谱,就是他小时候在家乡听到的一首专门用来歌颂土地革命的歌曲,即《土地革命完成了》。

这首歌虽然是一首革命歌曲,却由于曲调朗朗上口,简单易学,在鄂豫皖苏一带快速流传,成了风靡一时的跨省民歌。

刘华清是一个典型的行动派。

想到之后,他马上开始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文字内容,调整成歌词,填到了《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曲谱下。

于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个全军通用的基本纪律规章,就变成了一首曲调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

刘华清先在第15军团进行这首歌的教唱,在当年10月的会师大会上,红军第15军团的战士,用嘹亮的歌喉,万人合唱了这首歌,一下子便引起了首长及其他红军部队的关注。

结果,令刘华清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歌不仅让战士们通过演唱的方式,快速记下了本来枯燥无味的军队纪律,而且这首歌竟成了一首传唱最广的军歌。

特别是在军队的行军过程中,通过演唱这首歌,竟然还能有效地消除战士的疲乏,提振战士们的精神与斗志。

强国强军航母梦

刘华清本是标准的陆军出身,在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上,无论是土地革命,还是全面抗战或解放战争时期,大家都根本没有海军的概念。

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拥有雄才伟略及前瞻性战略眼光的毛主席知道,人民军队发展的第一步,必须要完善海陆空三军的全面配置。

就在准备创建自己海军的时候,毛主席与其他中央领导便在我军的革命将领中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在众多将帅之中,并不显眼的刘华清,却进入了毛主席等人的视野。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刘华清资历深厚,而且在革命历史中,有着许多傲人的表现与成绩,也就是说,在毛主席眼中,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二是,在1954年,中央准备培养自己的海军将领时,刘华清才只有38岁,十分年轻。

既年轻,又有能力,再加上刘华清文武双全,有着“军中秀才”的美名,自然而然便成为了中国海军将领的重点培养对象。

于是,1954年,刘华清被中央派往苏联的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进行为期四年的系统海军军事管理与指挥技术学习,直到1958年,才学成回国。

自此之后,刘华清从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一路走到海军司令员的位置,从1958后到1982年,中间跨度整整24年。

刘华清心中一直有着一个航母梦,他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能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强化中国的海上防御力量,而且,还能让中国海军深入到远洋,从而拥有海军更远与更大范围的投放能力。

1970年,他便开始的中国航母的规划,并向中央军委提交过关于航母的可行性论证与工程建造方案。

1980年,在他受邀访问美国时,他还专门提出了参观美国小鹰号航母的要求,并得到了美方的同意。

1980年5月,刘华清访问美国。

于是,他带着随行的解放军人员及技术人员,全面地参观了美国小鹰号,不仅获得了最直观的感知,并通过这次参观,让一直以来对航母缺乏了解的技术人员有了更加成熟的想法。

可以说,中国航母最终的立案与建造下水,其中刘华清所起到的推动与奠基作用,是中国航母领域发展的重要历史一环。

结语

刘华清,从一名贫寒的农家子弟,一路成长为中国的开国将军,并且是中国第一代的专业化海军将领。

他不仅在革命战争中,从一名“草根”,成长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军事发展,特别是中国海军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领导与推动作用。

在他71岁的时候,令他极为意外的是,一直重视军事人才的邓小平同志,给他委以了更大的重任,将他从下级部队直接调任到中央军委出任副秘书长的重要职务,而且随后没多久,又升任为军委副主席。

2011年,从军队的宣传与政工干部,一路成长为开国将军、海军司令、军委副秘书长,并最终成为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走完了他传奇的人生,享年95岁。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