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牙的“兔圆圆”原型原来是兔子的 “老祖宗”

1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公布了官方标识吉祥物形象“兔圆圆”,2023年是兔年,吉祥物会是只可爱的兔子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但这位“兔圆圆”细细一看似乎有哪儿不太对,咧开的嘴里怎么是四颗大门牙?

图源:央视新闻

在我们的印象中,兔子有两颗比较醒目的大门牙,还因为这一外形特征,“兔牙”也被用于形容拥有比较大的两颗门齿的人,不仅如此,“兔圆圆”的前脚趾还有五根,难道“兔圆圆”的原型不是我们日常常见的兔子?

实际上,“兔圆圆”的原型是兔子们的“老祖宗”,形象设计取自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模鼠兔化石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于安徽潜山古新世底层,分类上属于哺乳纲,兽亚纲,真兽次亚纲,模鼠兔目。这一化石发现的最大意义在于确定了啮齿类爬行动物的起源问题,现收藏于中国古动物博物馆。

李传夔先生与胡耀明(右)及王元青(左)一起研究张和兽标本 图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模鼠兔的命名来源于我国著名古脊椎生物学家李传夔先生,在李传夔先生的学生王元青2014年发表于《化学》杂志中一篇描述李传夔先生研究生涯的论文中可以看到,李传夔在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的在华南一代考察,1970年古脊椎所研究队进入安徽,在安徽潜山,宣州一带发现了丰富的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在潜山发现的几件标本因保存有啮齿类一样的门齿,成为了李传夔的研究对象。经过了仔细研究后,李传夔发现这些标本属于两个不同的属,于是将其分别命名为晓鼠和模鼠兔,两者形态特征在与啮齿类和兔形类相似,因此认为晓鼠可能代表啮齿类的祖先类型,而模鼠兔则是兔形类的祖先类型。在1984年,李传夔又依据研究材料提出了“鼠兔同源”观点,1995年,李传夔和丁素因凭借着对啮齿类和兔形类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6年第54卷第2期 封面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6年第54卷第2期刊载了安徽模鼠兔的复原图和头骨的前半部分,该复原图系陈瑜在李传夔先生的指导下绘制,背景则为王元青摄的潜山盆地化石产地赤陡坎。从复原图来看,安徽模鼠兔和如今我们熟悉的兔子看起来是很不一样,没有我们熟悉的“两只耳朵竖起来”,整体看上去像兔子,但是又像老鼠,毛也偏短,圆滚滚的耳朵看着倒有些像伊犁鼠兔

以李传夔先生为代表的的一批研究学者的探索举世瞩目,“兔圆圆”不仅是对传统生肖兔形象的一种呼应和还原,也是对前辈科学家们探索精神的致敬,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研究成就的一次结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