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加上此前美国曾威胁在芬太尼药品管控上给中国增加的20%关税,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累计税率高达145%。美方的这种加征关税行为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
2025年4月11日,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发展利益,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宣布反制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等提高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其他事项按照《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执行。
一、中美对等关税冲击对煤炭市场的影响
关税政策推出后,大宗商品市场多数品种下跌,评估当前国内煤炭市场基本面情况,我们认为此轮关税对煤炭市场偏利空,但总体影响有限。因为我国是煤炭进口国,而非煤炭出口国,并且目前国内及全球煤炭市场总体都处于供需平衡偏宽松的格局,所以特朗普加征关税对我国煤炭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截至4月11日,美国政府多次对华加征关税,我国也宣布了对等措施。从前期的反制政策看,2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采取了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加征1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制措施,后续针对美国关税政策我国对等提高了对美进口关税直至125%。此轮特朗普加征关税对煤炭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反制将造成美国煤炭出口到中国的份额大幅下降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1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美国动力煤、焦煤等不同煤种进口大约提升成本800-1500元/吨(加征前关税仅有3%)。这使得美国煤炭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降,进口成本抬高,几乎没有进口可能。这使得美国煤炭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降,进口成本抬高,中国进口企业会转向其他国家寻求煤炭供应,美国对中国的煤炭出口规模将会下降。美国需要将原本计划出口到中国的煤炭资源,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寻找市场。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1-12月,中国进口美国煤炭数量为1213.12万吨,同比增长77.73%,其中炼焦烟煤进口数量为1066.92万吨,同比增长81.36%;2025年1-2月份,中国进口美国煤炭数量为262.49万吨,同比增长67.70%,其中炼焦烟煤进口数量为262.49万吨,同比增长81.91%,预计加征关税后进口量将大幅下降。
(二)对等关税政策对美国煤炭市场有一定的利空冲击
关税政策对美国煤炭市场有利空冲击,但冲击有限。一方面是全球煤炭需求并不会因为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而消失,会阶段性影响美国煤炭出口,改变美国煤炭出口渠道;另外一方面是特朗普宣称将授权政府用“优质清洁的”煤炭生产能源,将提高美国自身的煤炭需求。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3月早些时候表示,政府正在制定一项“基于市场”的计划,以阻止美国燃煤电厂的关闭。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格姆也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应该根据特朗普的国家能源紧急宣言重启已关闭的燃煤发电厂。美国目前还剩下大约200座燃煤电厂,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6%。在页岩气革命后,低价的气电迅速替代了煤电,美国的煤电比例也随之下降,1997年煤电占全美发电量的52.8%,到2024年占比仅为15%。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以下简称“IEA”)显示,美国煤炭消费总量从2023年的3.86亿吨,下降到2024年的3.68亿吨,降幅为5%。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以下简称“EIA”)的最新预测,2025年美国煤炭产量为4.34亿吨,将较2024年产量将下降5.6%。另外,EIA预测2025年美国电力部门的煤炭消费量将达到3.86亿吨,比2024年增长4%,需求增量约为1500万吨,这主要是由于预期2025年美国发电量增加,且天然气平均价格高于2024年。根据美国联邦统计局(以下简称“USCB”)数据,2024年1-12月,美国煤炭出口量累计0.98亿吨,同比增长7.8%。根据EIA在2025年2月发布的报告,2025年美国煤炭出口量预计为1.02亿短吨(约合9250.74万吨),由于中国对美国煤炭加征15%的关税,以及西弗吉尼亚州LeerSouth冶金煤矿暂时停产等因素影响,EIA下调了2025年美国煤炭出口量的预期。
(三)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使全球煤炭市场活跃度下降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特朗普加征关税引发的贸易摩擦,会使全球煤炭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煤炭,会增加从其他煤炭出口国的进口,这可能导致全球煤炭贸易流向重新分布,一些与中国等市场距离较近、煤炭质量和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如印尼、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等,可能会增加对中国等市场的煤炭出口,在全球煤炭贸易中的份额可能上升。另外,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会使全球煤炭市场参与者更加谨慎,投资和生产决策可能受到影响,煤炭市场的活跃度可能下降。此外,贸易摩擦将抑制全球经济增长,进而减少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对全球煤炭市场的价格产生下行压力。目前,除中国对美国煤炭额外加征关税外,暂时没有公开信息表明其他国家对美国煤炭额外加征关税。欧盟于4月9日批准的对美反制措施,主要针对美国的钢铁和铝关税,总价值约210亿欧元,涵盖农产品、制成品等多种美国产品,将分三个阶段生效,均未提到煤炭。
(四)借鉴2018年贸易战经验,推断此轮贸易战对国内煤炭产业影响
回顾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时期,可以作为分析2025年特朗普开启第二轮贸易战对于中国及全球煤炭市场影响的重要参考。
2018年,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加征25%关税,这一举措主要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反制。当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中方依法对美产品采取了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在当时,对于中国、美国和全球煤炭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对中国煤炭市场影响较小。2018年美国煤炭在中国进口煤市场份额较小,加征关税后,中国通过增加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其他国家进口作为替代,以及挖掘国内煤炭供应潜力,来弥补美国煤炭进口的减少,对中国煤炭市场整体供应影响有限。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8年1-12月,中国进口美国煤炭仅为234.27万吨,同比下降25.13%,占当年中国进口煤炭总量2.82亿吨的比例仅为0.83%。
2、对美国煤炭行业冲击有限。美国煤炭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丢失,但全球煤炭市场通过贸易渠道调整实现再平衡,除了土耳其宣布对美国煤炭加征进口关税外,其它国家并没有同步对美国煤炭启动加征进口关税的措施,主要针对的是钢铝、机械设备、农产品等商品。根据EIA数据,2018年1-12月,美国煤炭出口量为1.16亿吨,同比增长19.64%。
3、对全球煤炭贸易格局影响较小。由于美国煤炭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相对有限,且中国等国家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煤炭来满足需求,所以2018年特朗普加征关税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煤炭贸易的流向,但没有引发全球煤炭贸易格局的重大变革。
对比2018年与2025年特朗普加征关税对煤炭的影响,相似之处在于都导致美国煤炭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全球煤炭贸易流向出现变化。不同点在于,2025年中美互加关税的幅度和范围远超2018年贸易战,巨大的关税税负会明显抑制两国之间贸易额,对于煤炭这样的大宗商品,高额关税会让两国相关商品进出口的窗口暂时关闭。此外,2025年全球经济形势、能源市场格局等与2018年相比已发生变化,随着新能源的兴起和页岩油、页岩气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可能会使加征关税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在具体表现和程度上有所差异。
二、基于国内煤炭市场情况,煤化工产品终端更容易受到冲击
(一)直接出口冲击有限但存在间接传导压力
关税战对煤化工行业的影响呈现多维度交织特征。在煤制甲醇、尿素市场,中美甲醇直接贸易量极少,2025年1-2月美国货量占中国进口总量近乎为0%,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存在显著的间接传导效应。国际原油价格在关税战背景下持续低迷,国际油价下行后,乙烯丙烯单体价格下跌,通过MTO装置的经济性传导压制甲醇需求,叠加甲醇价格处于相对高位,需求端难以承接高价原料,阶段性利空甲醇市场走势。不过,随着宏观政策冲击进入阶段性消化期,甲醇市场价格受关税战影响或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特征,后续有向基本面维度收敛。
尿素方面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尿素生产国,国内产量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近五年进口依赖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无原产自美国的尿素,进口关税加征对中国尿素市场直接影响有限。近五年中国尿素出口量呈现震荡减少走势,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量极少,出口关税加征对中国尿素市场直接影响也有限。不过从中长期来看,进口关税或导致进口原产自美国数量较多的农产品中断,或带动国内农业领域种植积极性提升和用肥量增加,从而增加尿素直接农需和复合肥需求增长。基于国内尿素市场处在供大于需阶段,且出口依赖度较低,中美互征关税对尿素市场直接影响较小,短期主要影响为尿素期货波动从而影响现货市场交投情绪,中长期在农产品价格可能上涨的预期下,或对尿素农业领域需求有一定带动作用。
在乙二醇方面,从进口端来看,美国乙二醇进口量在2020-2025年呈现占比增长态势,此次加税会提高美国乙二醇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美国货源进口量减少。不过,当前全球乙二醇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国内进口依存度近年来持续下降且国内工厂开工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乙二醇供应弹性较强,美国货源的减少可通过国产或其他国家进口填补,不会造成国内供应的明显缺口。且考虑到国内自主定价能力逐年增强,价格上涨幅度有限。
整体来看,关税加征虽可能使煤化工产业链面临一定的进口替代或经过下游市场间接传导至上游,但其对国内煤化工市场的整体的冲击有限,这种宏观对供需的调节属于正常市场调节范围,边际效应不足以引发国内煤化工价格中枢的实质性变化。
(二)关税煤化工成本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料采购成本与价格波动传导两方面
中美互加关税后,美国煤炭进口成本显著抬高,基本上失去性价比,尽管可通过增加从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等国的进口以及挖掘国内供应潜力来弥补缺口,保障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但采购渠道的转换可能带来物流或交易环节的成本变化。从价格层面看,煤炭市场价格已呈下行态势,关税战引发的全球经济低迷风险,可能导致终端市场需求收缩,进而抑制煤炭和煤化工产品的消费,成本支撑可能产生螺旋式下降,并对煤化工生产的稳定性形成挑战。行业虽可通过多元化采购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但仍需直面原料成本受宏观环境与市场情绪影响的传导压力。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被广发期货有限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广发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本报告的最终所有权归报告的来源机构所有,客户在接收到本报告后,应遵循报告来源机构对报告的版权规定,不得刊载或转发。